【記者張品君/台中報導】台中市長盧秀燕積極打造人本交通環境,持續推動友善行人空間建設,讓市民步行更安全、更便利;根據市府建設局統計,迄今已完成人行道新闢及整建累計達166公里、改善123所學校通學步道長度達33公里,適宜性更提升至83%,創歷年新高;許多市民表示,以往台中市人行道狹窄且不連續,步行既不方便也不安全,經過市府用心整建,市區行走空間變得更寬敞,安全性大幅提升,讓過去難以通行的道路變成日常散步休閒的首選;市府暖心規劃,讓大家安心漫步,親身體驗行人友善帶來的便利與舒適。
建設局表示,卓越人本交通成效不僅在內政部、交通部及農業部等橫掃各大獎肯定外,近日更登上《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報導,刊登於《自然城市》(Nature Cities)期刊的研究指出,台中市在全球超過1萬座人口50萬以上的城市中,步行便利性躍升前50強,並榮獲亞洲第四,展現國際級宜居城市的非凡實力。

建設局長陳大田表示,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擁有超過180年歷史,長期關注全球政治與經濟議題,以數據、研究與分析建立權威性,曾獲評為最優秀的英文雜誌,在各大學及研究中心調查中,更是讀者信任度最高的英文媒體之一。此次台中市首度躋身《自然城市》(Nature Cities)期刊全球步行便利性排名,奪下亞洲第四名,這項亮眼成績,不僅讓台中登上國際舞台,也彰顯市府推動人本交通環境的堅定決心與卓越成果。
陳局長指出,市府近年推動人本環境建設與改善,始終以「友善行人」為核心理念,積極打造安全、便捷的步行空間。113年度已完成603處路口交通設施優化、63處易肇事路口改善,並增設240處非號誌路口標誌或標線,人行道新設及改善總長達20公里,相關措施包括建置實體人行道、擴大路口停等區、行穿線退縮、設置行人庇護島等,並在車流量較大的路口,例如台灣大道與文心路口,增設轉角欄杆,以提升行人安全。

陳局長說明,目前進行中的崇德路人本環境改善工程,更細緻考量在地需求。由於部分民宅騎樓高程低於既有路面,市府特別採取平面式人行道設計,以防止雨水倒灌影響住戶生活。此外,為進一步保護行人安全,市府在路口停等區增設緣石保護,並於緣石上塗設黃黑相間標示,提高辨識度,確保行人能安心等待通行。這些細膩貼心的設計,展現市府關懷市民需求的用心,讓台中的街道不僅更安全,也更具溫度。
建設局進一步說明,,台中市近年在人本無障礙環境建設方面屢創佳績,成果備受肯定。在內政部113年度「市區道路養護管理暨人行環境無障礙考評計畫」中,台中市勇奪7項大獎,包含總成績「優等」、人行環境考評第一名、政策作為考評第二名,並獲頒「進步獎」,提報的三位里長亦獲獎,展現市府與基層團隊攜手打造無障礙環境的卓越成果。

此外,台中市在交通部113年度「各直轄市、縣政府轄管公路養護考核」中,於「公路路況維護」及「行人空間維護」兩大項目獲評績優,更連續2年奪下素有交通界奧斯卡之稱的「金路獎」第一名,展現市府提升道路服務品質與打造安全行人空間的努力。不僅如此,在農業部首次舉辦的113年度「林業保育署橋梁維護管理地方政府評鑑」中,台中市亦在「橋梁檢測」與「維護」兩大項目榮獲「優良」評價,展現對基礎設施安全與永續發展的高度重視。
市府強調,未來將持續推動更完善的行人空間,讓市民步行更安全、更便利,打造世界級宜居城市,讓台中走向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