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靜/綜合報導】外媒報導指台灣無人機能量不及中國大陸,國防學者22日表示,台灣無人機產業鏈完整,且「無人機國家隊」可解決整合問題;在中國無人機屢受資安疑慮之際,待台廠無人機發展成熟,有機會搶奪世界無人機市場,可望創造效益龐大的「國防經濟」。
國防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長蘇紫雲表示,大陸民用無人機製造商大疆的市占率高,軍用則為「翼龍」及「彩虹」系列型號無人機,並挾著價格優勢大量出口到中東地區。
針對路透社指台灣無人機能量不及中國,蘇紫雲認為,大陸無人機近年面臨各界質疑資安問題,且就算以「海量」規模打造無人機,其先進晶片未來恐面臨無法取得的困境,無人機功能可能逐漸受限。
蘇紫雲說,反觀台灣產業鏈相當完整,且「無人機國家隊」得以解決資源、專業分工等整合問題;未來民間無人機產業可望逐漸成熟,甚至有機會取代大疆地位。
他認為,軍用商規無人機的發展戰略目標有二,首先是要滿足軍用,再者由政府扮演火種角色,協助台廠搶奪世界無人機市場;即透過台灣無人機產業在航電、材料、機體設計等方面合作,形塑完整產業鏈,藉由軍用需求帶動經濟發展,創造效益龐大的「國防經濟」。
蘇紫雲指出,民用、商用轉軍用的無人機數量勢必增加,若敵方採群飛方式出動,用飛彈反制的成本相當高昂;台灣反制作法可著力於電子戰,即透過干擾方式讓無人機迫降。
他表示,防空機砲亦是反制選項之一,搭配雷達將可以較低成本攔截敵軍攻勢;此外,美軍已將雷射技術部署至部隊實驗編裝,未來可對抗中小型無人機,中科院也已投入資源進行相關技術發展。
國防院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副研究員舒孝煌指出,商用無人機因成本相對較低且容易取得,在戰場上能發揮不少效果;但重點在於如何讓無人機,可在台海衝突中發揮實質作用,強化反制對岸的對台可能威脅。
舒孝煌說,除發展商用無人機轉為軍事用途等進程,亦應積極想定敵方可能如何運用無人機進行攻擊行動,藉此反思台灣的反制因應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