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電生態齊步行‧共享自然好環境」 大甲電廠環境教育設施場所揭牌巡禮

 

【記者詹姆士熊/台中報導】台電串連 112 年度環境月「生態.電.共生共好」主題,日前在大甲溪電廠天輪分廠,舉辦「綠電生態齊步行‧共享自然好環境」環境教育設施場所揭牌巡禮活動,結合在地人文及文化特色《泰好玩》團體進行勇士戰鼓開場表演,並邀請與會貴賓共同揭幕後,由電廠同仁為大家進行電力公園及天輪分廠機組環教場域與引蝶廊道、蝴蝶生態園區各點解說,歡迎民眾及機關團體預約導覽及體驗環教課程方案。

台電積極配合政策,以「友善環境及合理成本的方式提供社會多元發展所需的穩定電力」為使命,持續推動綠能發展,致力減少碳排,以呼應世界潮流,大甲溪電廠利用既有發電設施場域結合在地人文、歷史、文化、生態及自然景觀特色,目前發展《水電奇航》、《綠能點點名》和《悠遊馬鞍說生態》3 套符合電廠特色之環教課程方案,在總公司悉心指導及電廠同仁齊心努力下,克服 covid-19疫情,於 111 年 10 月 20 日通過環保署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持續優化環境教育設施,向生態電廠目標邁進。

環境保護處溫桓正處長表示,台電長年致力於環境生態保育工作,於發電同時兼顧環境友善,今年環境月活動除在總公司辦理特展外,更結合興達、尖山、大甲溪電廠及再生能源處舉辦四場串聯活動,大甲溪電廠是台電第二座通過環境保護署認證之環境教育設施場所,除持續落實台電對環境保護作為外,更盤點善用既有環境資源,推動生態、電、共存共好環境教育,朝向環境永續目標邁進。

大甲溪電廠劉演鎮廠長表示,大甲溪電廠兼負大台中地區民生工業供水及農業灌溉用水,大甲溪開發從日據時期就開始,人文歷史非常豐富,電廠蒐集早期電力相關文物,成立「白冷大甲溪電力文物館」,馬鞍壩更是台灣第一座生態魚道與水壩同時建設的壩體設施,在環境生態保育上做了非常大的突破與努力,透過魚道觀魚窗及即時影像觀察,發現魚類可正常洄游,於 111 年 10 月通過環保署環境教育場域認證,為電力建設與生態共融卓越環教場域,歡迎民眾及機關團體預約導覽及體驗環教課程方案。

大甲溪電廠王義燾副廠長表示,大甲溪電廠有 5 座水庫,設有專職水土保持部門進行崩塌地治理等水土保持及植栽造林工作,俾提供充足乾淨水源經發電後供給下游民眾使用,經環境保育努力,水庫周邊已形成生物多樣性生態圈,提供鳥類、魚類、哺乳動物一個庇護所,電廠每年定期邀請在地學童等共同參與 2 萬隻以上在地魚苗放流活動,將環境永續概念向下扎根傳承。

更多相關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