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市研發人工智慧溶氧計算機 提前預警降低死魚情形

【記者熊元驥/台中報導】讓死魚預警變成可能! 台中市政府環保局與逢甲大學環境科技與智慧研究中心合作,開發「人工智慧溶氧計算機」,從數據裡挖掘真相,提前預測未來7天的溶氧,將死魚問題化被動為主動,及早採行應變措施,降低死魚發生情形並提高死魚處理效率。

查看溶氧趨勢

環保局表示,溶氧計算機主要藉蒐集今年度分布台中市各水域的30台水質感測器數據,加上水位與氣象條件及不同水域的環境特徵進行大數據分析,以人工智慧技術建置「溶氧計算機」,由介接水質數據並自動計算,運用視覺化圖示與顏色辨識,以死魚預警溶氧日曆預測未來七天水域的溶氧狀況,目前部分測試點位具有8成以上預測準度,未來將持續導入更多水質數據,提升模擬模式準度,並規劃擴增預測點位,進以掌握全市水域未來的溶氧概況,預警死魚發生。

環保局長陳宏益指出,環保局去年廣泛運用環保署提供的水質感測器,除作為污染查緝用,亦針對9處(西屯區東大溪協和三橋、大雅區-大山橋、西屯區-黎明溝、潭子區-公廳溪、北屯區-二重溪匯流口、大里區-立仁橋、烏日區-涼傘樹圳、梧棲區-大莊橋、烏日區-五福溪)死魚好發點位布設,以監測水域水質。

應用人工智慧技術預測未來七天溶氧情形

陳局長進一步說明,由於死魚問題複雜,不同月份、季節、水泥河道悶熱、水溫過高、河道水位及水量偏低、底泥分解釋出污染物、河道施工影響水質、不同水域等,或感潮帶的鹽度變化、水工設施對魚隻迴游的限制,亦可能導致魚隻陷入不利生存環境而面臨死亡威脅,台中擁有全台最大的潮差環境狀況,故感潮河段亦為死魚問題重點注意河段,頻繁發生的死魚事件,不僅造成人力物力的消耗,也衍生環境衛生問題,並影響市民的生活品質。

環保局說明,近年台灣面臨50多年來最嚴重乾旱,久旱無雨,原本枯水期為11月至次年4月,近三年變化為10月至次年4月,降雨集中在5月至9月(5個月),枯水期長達7個月,且枯水期雨量較過去減少一半,各種水道水位偏低,一般正常水位普遍有30公分以上,今年初枯水期,許多水道水位僅10到20公分,水中魚隻背鰭甚至露出水面,面對如此低水位,即便正常氣溫氣壓,也易讓魚隻發生窘迫與缺氧致死亡,統計台中今年枯水期(1至5月份)已發生221件死魚事件,較往年同期高出3倍之多。

「從數據裡挖掘真相!」環保局指出,污染排放可藉由人為稽查與感測器的輔助來遏止,然而天氣變化、乾旱與潮汐卻非人為所能控制,「人工智慧溶氧計算機」讓死魚預警變成可能,大數據持續不斷蒐集及演算,將死魚問題化被動為主動,進而加強巡守或採用現地增氧急救等措施,亦有助提早進行人力備援,以求事件發生率減少,並提高死魚處理效率,維護民眾優質生活環境。

更多相關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