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果然無愧文化城,處處聞雅樂而絃歌不輟。這主要拜長青學苑遍佈之功,據統計,台中市目前長青學苑超過1000班,灑出去的公帑超過一億,幾乎所有的長青學苑都在教唱歌,「春城無處不飛歌,輕曲散入百姓家」。
不過根據社會局的說法,長青學苑的教學項目應多元化,如今卻走火入魔幾乎全成了歌唱班,跟「相同類型課程不得超過每區開班總額的25 %」的規定相去甚遠,但掌握主導權的都是所謂的「地方頭人」,也就是在選舉中舉足輕重的樁腳頭,市府或區公所相關單位明知此怪現象,但「不看僧面看佛面」,得罪這些掌握選票的「頭人」,就等於得罪盧秀燕,因此大家睜眼閉眼,台中市因此從「慶記之都」逐漸轉型為「絃歌之都」。
大家愛唱歌總比動不動就開槍要人吃子彈好。問題是長青學苑的設計原意並非只在教唱,而是提供老年人多元化的學習課程,但林佳龍時代將長青學苑的主辦權從市府社會局改為區公所,但實際上卻由里長主導,區公所只是過水,上頭撥下來的經費都交由各里處理,而歌唱班最是便宜行事,正如承辦學校所說的,歌唱班好招生,學員又多;大家歌唱聯誼,青春永駐,何樂不為?
除了教學項目單元齊一之外,承辦的學校幾乎都是固定那幾家也廣受側目。更怪的是,學校方面還對此叫苦連天,說搞不到賺頭,毫無利潤可言,還自況做功德。將辦長青學苑說得好像在辦老人救濟院。但以目前大學院校都將推廣部當成提款機,連台大都不例外,要說這些年年標到長青學苑的大學院校只在做功德,未做利益計較,恐怕少有人會相信。
長青學苑的主導權會從市府社會局直接落到里長手中,說穿了就是綁樁效應。因此市井出現流言:「林佳龍綁樁、盧秀燕加碼」。長青學苑從林佳龍時代700班左右,至今激增超過1000家,攤開就是一張漂亮的施政成績單,至於這些學苑在搞什麼名堂,只要上課的老人家高興,承辦的里長高興,自不在上頭顧念之內。
市政首長重視老年人福利,鼓勵長青學苑增班,讓更多的老人家活到老學到老,立意良善,到頭來卻處處絃歌不輟,教育性質的科目寥寥無幾,已經偏離原意。大批經費的流向,因觸及到選票的敏感神經,也沒人敢去追蹤;結果是舉辦的學校自覺委屈,抱怨沒有賺頭徒做功德,主導的「地方頭人」說做到流汗被嫌到流涎,名為主辦的區公所只是過個水,偶爾抽個蠅頭小利作為畢業典禮經費。社會局坦承知道這些異常狀況,並說會加以糾正,但放眼看去,要糾正的對象都是選舉樁腳,就算給社會局長彭懷真十個膽,他也不敢去糾正這些「地方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