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園博園綵燈嘉年華體驗「京彩」新春

刷新京城燈會場地規模之最
北京園博園內日前處處張燈結綵,洋溢著濃濃的節慶氛圍。集燈會、廟會、美食、年貨、演出巡遊等於一體的京彩新春綵燈嘉年華啟幕,此次燈會刷新京城燈會史上場地規模之最,佔地面積850餘畝,橫跨小年、春節、元宵節等多個中華傳統節日。每日運營時間從早上10點持續至晚上21點,以「白加黑」「7+4」模式,打造全天11個小時的沉浸式遊園體驗。

京彩新春綵燈嘉年華在園博園亮燈。

園博園三號門入口處,一組組大型燈組前聚集了最旺的人氣兒,遊客徜徉在燈海中,舉起手機拍照打卡。在主燈高達18米的大型燈組「團圓宮燈」和超大福星燈組「福星高照」前,從通州區趕來賞燈的史女士和女兒流連忘返。去年中秋和十一期間,母女來過兩次「京綵燈會」,時隔近四個月再來賞燈,女兒一下子就發現了新增的「福星高照」燈組,還體驗了燈組旁設置的「幸運擊銅錢」遊戲,錢幣擊中鈴鐺的清脆聲不絕於耳。「希望蛇年好運連連!」母女倆的臉上掛著笑容。

嘉年華流光溢彩,映紅人們的臉龐。

大型團扇造型燈組「協同發展 共創美好」也吸引了眾多遊客的目光。「好漂亮的孔雀,還有一匹駿馬,真絢麗!」來北京過年的天津遊客謝先生一眼認出了燈組的北京天壇、天津環球金融中心、雄安容和塔燈等地標元素,孩子則在孔雀、駿馬、團扇等花燈前不停拍照。京津冀文化融合是「京彩嘉年華」的突出特色,這組花燈展現出區域協同發展的精神內涵,向京津冀的美好未來傳達著誠摯祝福。

團員宮燈組。

逛廟會賞燈會,品嚐美食小吃怎可少。三號門主入口處,京津冀三地特色美食匯聚一堂。向四號門方向遊覽,首旅集團旗下多家品牌帶來不同種類的餐飲體驗:北京國際飯店的牛肉芝士漢堡、火焰山牛排成為「爆款」,前來選購的顧客排起了長隊;在民族飯店「餑餑時光」,不少遊客都會選購拿破侖蘇、南瓜撻、牛肉燒餅等;東來順的爆肚、小碗涮肉、銀耳雪梨湯,亮馬河大廈的煙囪麵包,北京新僑飯店的炸板蝦等都是人氣單品。

夢中花園燈組。

觀演出、賞非遺、上冰雪……遊客選擇各類遊玩項目歡慶新春佳節。快板、戲曲、雜技等演出輪番上演。夜幕降臨,抬頭仰望,兩隻發光的「鳳凰風箏」不時在夜空中翱翔,為遊園遊客帶來別樣驚喜。在「京彩千福集」大道上,手持金元寶的財神、身著漢服的演員帶來巡遊表演,和遊客熱情互動合影,送上新年財運和祝福。

非遺麵人展示。
非遺糖畫展示。

在「京彩新禧集」的非遺手工區,遊客饒有興致地體驗街頭拉洋片、捏麵人、皮影戲、剪紙等項目。「小時候過年爸媽就帶我看過,現在我帶著孩子來體驗,這也是年味兒的傳承!」在拉洋片木箱的小孔前,一位中年遊客和孩子一起聚精會神地欣賞著畫面,演員邊操作邊說唱著故事。(潘福達/文 劉平 和冠欣 北客端/攝)

國際文化科技園全面開園 入駐企業超270家
南中軸地區加速城市更新

南中軸國際文化科技園二期已於近日通過竣工驗收,實現全面開園。目前,園區落地企業超過270家,尤其是在「數字文化+元宇宙」領域集聚了一批代表性企業,形成產業集群效應。
整齊劃一的金屬幕牆,簡潔優雅的立面格柵,寬敞明亮的公共空間……走進豐台區南中軸國際文化科技園,很難想像這座現代化的科技園區,幾年前還是「格子鋪」林立的大紅門服裝商貿城。2021年10月大紅門服裝商貿城關停。第二年,一期西區7.4萬平方米的改造率先啟動,並於2023年3月竣工。如今,二期12.1萬平方米的改造也順利通過竣工驗收,大紅門地區首個城市更新示範項目全面亮相。
「以前做批發市場時候,各種各樣的加建項目特別多,樓都連成了一片。」北京城建集團南中軸國際文化科技園項目經理胡修明介紹,園區改造推動建築面積減量,總體拆除約4.3萬平方米,增加大量開敞空間、綠色空間。以中樓為例,建築從6層降到3層,行人登上屋頂平台遠眺,四周綠意盎然,涼水河景色盡收眼底。
據瞭解,在二期改造過程中,施工方在確保最終效果的基礎上,盡可能「利舊」「環保」,為城市更新類項目進行有益探索。胡修明介紹,建築的外立面改造保留了原有的建築基底,採用金屬結構立面幕牆包裹整棟建築,形成的立面格柵不僅增強了造型上的現代韻律感,同時提供遮陽功能,有效降低樓內能耗。
園區包含近10萬平方米產業空間、3萬平方米服務配套及近500套人才公寓。截至日前,園區已落地企業超過270家,其中110餘家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特別是在『數字文化+元宇宙』領域,園區集聚了奧訊文化、紅旗頌電影製片廠、大恆炫璟、霍巴超元域、漢捷科技、愛樂遊戲等一批代表性企業,形成了以數字人、數字內容、交互終端、數字藏品和文化數字行業應用為代表的產業生態。」 南中軸(北京)國際文化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唐理介紹。
企業入駐後,不僅能夠使用高品質的辦公空間,還能享受園區提供的一站式產業服務和豐富的產業上下游資源。「我們正在做的一個數字化服務項目就是和隔壁的開元科技一起合作。」霍巴超元域是首批落地的企業之一,公司總經理宋義嶺說,入園園區看中的就是區位優勢和元宇宙產業集聚效應。
據悉,園區改造運營後,周邊的交通狀況明顯改善了,環境優美的公共空間成為居民散步休閒的好去處。在第三屆「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實踐」評選中,南中軸國際文化科技園獲評為14個最佳實踐之一。(陳雪檸)

麗澤航站樓年底完成地下主體結構
未來可值機、托運,24分鐘抵達大興機場

麗澤商務區林立的高樓北側,一座位於地下的航站樓綜合交通樞紐正在緊鑼密鼓建設,項目建成後,乘機旅客可在此辦理值機及行李托運,通過地鐵大興機場線24分鐘抵達大興國際機場,再乘坐京雄快線約30分鐘抵達雄安新區。這裡還將是北京唯一的五線換乘交通樞紐。該項目按計劃將於今年底完成地下主體結構。

「地上城、地下站」立體佈局
麗澤城市航站樓綜合交通樞紐,位於豐台區麗澤金融商務區北區,包含城市航站樓、接駁換乘與公共服務、軌道交通、綜合開發配套設施等功能,呈地上城、地下站的立體佈局,地鐵14號線、16號線、大興機場線,以及11號線、麗金線將在此交會並實現換乘。
步入項目施工現場,只見在麗澤商務區高樓林立背景之下,一個巨大的基坑呈現在眼前,九台塔吊高聳,一根根樁基立柱、一片片蓋板結構完成後,為後續施工打下了基礎。許多身著黃色工服的工人們,正在忙碌地搭設腳手架。目前,鋼結構、鋼筋加工、混凝土澆築、土方開挖等施工人員已陸續集結返崗,投入工程建設中。
「麗澤城市航站樓樞紐地下共有五層。」京麗航公司工程管理部經理馬曉衛介紹,其中,航空落客值機區位於地下一層及地下二層;軌道交通換乘區域主要集中在地下二層;軌道交通機場線、麗金線、地鐵14號線站台層位於地下三層,16號線位於地下四層;11號線位於地下五層。此外,行李自動處理系統位於地下五層,綜合開發配套小汽車停車區位於地下四層、五層。

將配備行李「早到」托運系統
值得一提的是,這座城市航站樓不僅具備普通的值機、行李托運,還配備行李「早到」托運系統。「市民遊客乘機前一天,就可在此辦理行李托運,進行短暫存儲。乘機當天,托運的行李會根據航班時間,自己坐著大興機場線列車抵達機場,讓旅客輕輕鬆鬆地出行。」馬曉衛介紹。
此外,航站樓周邊分佈著北京豐台站、北京南站、北京西站三座高鐵站,將幫助旅客快速完成高鐵、飛機不同交通方式之間的轉換,也將為城南地區發展提供新引擎,助力「軌道上的京津冀」提速。(孫宏陽)

火鍋節熱鬧來襲美景美食一站盡享

京彩新春綵燈嘉年華點亮了園博園。觀燈賞景之後來一頓熱氣騰騰的火鍋,可謂再好不過的搭配。這不,「萬鍋來潮 錦繡豐華——北京園博園新春燈會火鍋節」熱鬧來襲,園內錦繡谷下沉廣場匯聚了百餘種火鍋美食。
走進園博園錦繡谷下沉廣場,各種火鍋令人目不暇接:北京銅鍋涮羊肉、潮汕牛肉鍋、貴州酸湯火鍋、川渝麻辣火鍋、冬瓜盅火鍋、韓式部隊火鍋……細數下來,東來順、北冰洋、鄒三姐重慶老火鍋、大千食府、四川地標館等30余家火鍋界及餐飲界知名品牌都在這裡匯聚。遊客既可以選擇自己涮鍋子,也可以選擇涮好的小套餐,將多種火鍋美味「一網打盡」。
「弟弟弟妹從上海來看我,我們第一站就到園博園逛逛園子看看燈,沒想到還能吃著火鍋看燈光秀,樂樂呵呵的,團圓的年味兒就有了。」來自門頭溝的黃明華說。
火鍋節不僅有舌尖上的美味,還有戲曲演出和音樂表演等眾多演藝活動,相聲、評書、快板等新春民俗演出展現傳統曲藝獨特魅力,下沉廣場中心舞台的流行音樂演出、自由開放麥等活動異彩紛呈。
為了豐富遊客的文化體驗,春節期間火鍋節還推出精美的非遺體驗和妙趣無窮節日限定遊戲互動環節。琉璃、扎染、北京毛猴等經典非遺,在大師們巧奪天工的技藝和手筆下煥發出美輪美奐的新姿。通關打卡、好運投壺、拳王爭霸等將傳統文化與現代遊戲形式有機結合的小遊戲,為到訪火鍋節的食客提供了歡樂有趣的節日氛圍。
春節和元宵節期間,在火鍋節活動中還可以參與到祭拜灶神、財神,鬧元宵、寫春福等應景的文化體驗活動中。(孫穎/文 劉平/攝)

青龍湖公園將北宋汴京的繁華盛景「搬」到現實中,遊客在園中體驗「宋式春節」。

火鍋節熱鬧來襲美景美食一站盡享

京彩新春綵燈嘉年華點亮了園博園。觀燈賞景之後來一頓熱氣騰騰的火鍋,可謂再好不過的搭配。這不,「萬鍋來潮 錦繡豐華——北京園博園新春燈會火鍋節」熱鬧來襲,園內錦繡谷下沉廣場匯聚了百餘種火鍋美食。
走進園博園錦繡谷下沉廣場,各種火鍋令人目不暇接:北京銅鍋涮羊肉、潮汕牛肉鍋、貴州酸湯火鍋、川渝麻辣火鍋、冬瓜盅火鍋、韓式部隊火鍋……細數下來,東來順、北冰洋、鄒三姐重慶老火鍋、大千食府、四川地標館等30余家火鍋界及餐飲界知名品牌都在這裡匯聚。遊客既可以選擇自己涮鍋子,也可以選擇涮好的小套餐,將多種火鍋美味「一網打盡」。
「弟弟弟妹從上海來看我,我們第一站就到園博園逛逛園子看看燈,沒想到還能吃著火鍋看燈光秀,樂樂呵呵的,團圓的年味兒就有了。」來自門頭溝的黃明華說。
火鍋節不僅有舌尖上的美味,還有戲曲演出和音樂表演等眾多演藝活動,相聲、評書、快板等新春民俗演出展現傳統曲藝獨特魅力,下沉廣場中心舞台的流行音樂演出、自由開放麥等活動異彩紛呈。
為了豐富遊客的文化體驗,春節期間火鍋節還推出精美的非遺體驗和妙趣無窮節日限定遊戲互動環節。琉璃、扎染、北京毛猴等經典非遺,在大師們巧奪天工的技藝和手筆下煥發出美輪美奐的新姿。通關打卡、好運投壺、拳王爭霸等將傳統文化與現代遊戲形式有機結合的小遊戲,為到訪火鍋節的食客提供了歡樂有趣的節日氛圍。
春節和元宵節期間,在火鍋節活動中還可以參與到祭拜灶神、財神,鬧元宵、寫春福等應景的文化體驗活動中。(孫穎/文 劉平/攝)

長辛店老鎮民俗花會回來了

長辛店大街曹家口路上近日鑼鼓喧天,舞龍的、跑旱船的、騎小毛驢的……根據歷史記載和「長辛老友」們的口述,原汁原味的老鎮民俗花會表演再現。


從周家口路轉上曹家口路,「長辛店」標識前,一金一紅兩條龍上下翻飛,伴著鼓點,鏗鏘有力。舞龍後面是跑旱船的,騎毛驢的。領隊喊了一句「搭架子」,只見「媒婆」們變換隊形,舞出了花樣。最後面的大頭娃娃,不光自己扭起來,還與遊人互動,把手裡的糖葫蘆借給遊客拍照打卡。
長辛店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為發掘老鎮歷史文脈,擴展地區發展「朋友圈」,長辛店街道邀請轄區老居民、老街坊、老職工、老掌櫃、老朋友成立「長辛老友會」,收集、講述長辛店往事,留住地區發展的鄉愁記憶和煙火氣。去年底,長辛店老鎮煥新亮相,他們特意查閱史料,向老友們「取經」,重現老鎮民俗花會,再現昔日長辛店大街的年節盛況。(孫穎/文 劉平/攝)

為表達「我(鵝)只喜歡你」
年輕人把大鵝捆成了花

最近,一種別出心裁的「大鵝花束」成為年輕人表達愛意的新寵。花束由一圈鮮花環繞著一隻身著紗裙的大白鵝組成,而這只鵝竟然還是活的。
幾天前,豐台區馬家堡的一家花店接到了一個「大鵝花束」的訂單,要求既要有一隻大鵝,還得給大鵝梳洗打扮,這可把店員忙得焦頭爛額。「因為大鵝是活的,想讓它老老實實待著太難了,我們得先把它固定住,可又不忍心綁太緊,這一束花好幾個人忙活一個多小時。」花店店主說。

花店製作的大鵝花束。

在包花束過程中,鮮花要先插滿一圈,中間再放上大鵝,鵝身上還要繫上絲帶,盛裝打扮。「顧客要求給大鵝貼上假睫毛,塗上腮紅,還要給大鵝戴上頭紗和項鏈。」店主說,大多數顧客預訂大鵝花束是用來表白的,表達「我(鵝)只喜歡你」或「把我(鵝)送給你」的心意。
售賣「大鵝花束」的花店不在少數。一束「大鵝花束」最便宜的也要500多元,部分店舖甚至賣到了上千元。一家花店工作人員說,大鵝花束製作起來十分費事,需要提前3至4天預訂。
「大鵝一般是七八斤重的,單只鵝的成本就要兩三百元。」一家花店店主說,預訂「大鵝花束」的全都是追求新奇的年輕人,送花當然也要與眾不同。「前幾天有一位男顧客預訂『大鵝花束』,說是給女朋友一個大驚喜。收到花束的女生也反饋說,大鵝太可愛了,決定收養當寵物,這也算是給大鵝找到了好歸宿。」
收到「大鵝花束」的人反應也是五花八門。有的看到騎手送來的大鵝,既好笑又感動,覺得這禮物太超乎想像了,隨即拍照發朋友圈;有的當晚就和朋友把大鵝變成了餐桌上的美味,直言這禮物暖心又暖胃;有的調侃大鵝「鵝生」逆襲,從鐵鍋燉大鵝搖身一變成了有藝術價值的「明星」……也有人看著這又大又重、活蹦亂跳的大鵝而尷尬、發愁,完全不知道該咋處理。(褚英碩)

初中生與大科學家一起探秘海洋

在剛剛過去的寒假裡,北京一些學校更新了科學作業,推出「動腦+動手」的多學科實踐活動,在學生間掀起一股「科學熱」。
豐台區太平橋學校的部分學生日前啟程前往中國科學院煙台海岸帶研究所等沿海城市的科研院所,進行假期「科考」。生物老師梁爽是帶隊老師,臨行前,她在多學科教師的支持和幫助下,為學生們打造了一份綜合的項目式學習方案。
寒假前,梁爽剛接受了學校正高級教師的一對一培訓:開展項目式學習有哪些引導技巧?如何在項目式學習中融入跨學科的思維和知識?「師傅」豐富的案例展示讓梁爽這位教育新人受益匪淺,項目式學習方案漸漸有了雛形。「打算帶學生們做一個煙台海洋生物誌,來展現他們對海洋生態系統不同組分的認識。我們也鼓勵學生,運用有趣的方式,將生物誌變身為可供宣傳的導覽圖。」

太平橋學校學生在中科院煙台海岸帶研究所與專家面對面。

為了打磨細節,梁爽請教了化學、數學、地理、歷史等多個學科的老師。海岸邊岩石的腐蝕原理、煙台所處緯度的氣候特點、途經之地蓬萊閣背後的歷史故事……如何在一份學習方案裡巧妙地串聯起不同學科,梁爽還有很多的事兒要做。「教學相長,這次出行前的準備對我來說也是一個寶貴的學習機會。」
參加此次項目的學生來自學校的不同年級,梁爽積極熟悉「新學生」,並努力挖掘他們的個性稟賦。「有的對地理知識比較瞭解,有的對歷史非常感興趣,只有進行充分瞭解,才能讓他們在團隊合作中施展所長。」
「馬上要出發,我好期待!」初三學生王睿凡說,自己從小就對神秘的大海充滿了問號,渴望能瞭解海洋裡更多的秘密,他已經攢了一肚子問題要向專家們請教。
「能去高端的科研院所接觸精密的儀器設備,還能近距離請教我所崇拜的科學家,真是太幸福了!」初二學生張子軒已經確認了自己想要獨立完成的研究課題——瞭解珊瑚礁這種非生物體與海洋中生物體的合作模式,他臨行前認真查閱相關文獻資料,進行更加深入的準備。
在為期5天的行程中,學生們將在專家指導下,不斷細化自己的課題,制定實驗方案,開展沉浸式科研實踐,收集實驗數據,學習數據分析並得出實驗結論。
「第一次課題研究就能在大專家的指導下完成,我特別興奮。」初一學生張旻洋此行最期待去中科院煙台海岸帶研究所,他將進行自己的首次課題研究,探究海洋生物的功能演化。
「希望通過這次綜合性的科學體驗,讓學生們瞭解基本的實驗流程,提升科學研究能力,從而對科學萌生出更大的興趣。我們也期待著,在近距離聆聽科學家們的故事後,越來越多的孩子能樹立起科技報國的遠大志向。」梁爽說。

非遺剪紙「金蛇納福」

「金蛇納福」「靈蛇獻瑞」「祈福迎春」「百蛇圖」……春節假期,豐台區南苑街道開展「非遺剪紙添年味 金蛇納福迎新春」主題活動,現場展示了百餘幅栩栩如生的蛇形圖案剪紙。(劉平攝)

更多相關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