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沒聽到這首歌了,在這俄烏戰爭時期聽來格外心酸,這首歌原來是烏克蘭民謠:
一首著名的反戰歌曲 , 源自於烏克蘭民謠。其創作受到俄國小說〈靜靜的頓河〉啟發,書中描述20世紀初頓河邊的一個哥薩克村莊,村中的年輕人正要出發到白軍營地去,他們即將捲入俄國的内戰。哥薩克的妻子唱著搖籃曲哄孩子入睡:“鵝在什麼地方啊?——進蘆葦去啦。”“蘆葦在什麼地方啊?——姑娘們砍掉啦。”“姑娘在什麼地方啊?——姑娘嫁給哥薩克啦。”“哥薩克在什麼地方啊?——上戰場去啦……”。
1956年,美國極具傳奇性的民歌手彼德‧席格(Pete Seeger,b.1919)改寫了這首歌詞。 他反對侵略戰爭,眼看著二次大戰和朝鮮戰爭的爆發,美國青年就像哥薩克一樣,命中註定要去打仗。 於是他把“蘆葦”改成“花兒”,如同哥薩克搖籃曲一樣,花兒被姑娘們摘走了,姑娘們嫁人了,她們的丈夫打仗去了。 這些年輕人戰死了,他們的墳墓很快被人遺忘。 下一代的姑娘們又來摘花,並不意識到花兒下面是墳墓,這些姑娘們又嫁人,她們的丈夫又去打仗。因此,作者問道:“我們什麼時候才能明白這個道理?席格以溫和的方式傳遞戰爭周而復始的荒謬和反戰的訊息,深切地期盼世人能從中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