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幫寧綜合報導】通膨議題延燒,部分專家認為明年通膨問題仍將持續,不過中央銀行點出油價不至於大幅上漲、缺櫃及晶片短缺問題可望改善等4大因素,將有助明年物價漲幅緩解。
COVID-19疫情導致供需失衡、加劇供應鏈瓶頸,通貨膨脹成為各國政府共同面對的難題;近期美國通膨情況也相當嚴重,物價指數年增率創下數十年新高。
展望明年通膨情勢,中研院經濟所指出,COVID-19變異株Omicron在多國延燒,新一波疫情來勢洶洶,勢必對全球供應鏈瓶頸產生較大影響,運輸物流阻塞導致供需失衡的情況會持續惡化。
國際通膨情勢未能緩和,台灣也難置身事外,中研院經濟所認為明年台灣經濟情勢「復甦延續但通膨風險升溫」,而且通膨率將高於2%。不過央行分析,明年有4大因素有助於物價漲幅緩解,一是低基期效應將逐漸減弱,明年下半年基期因素貢獻轉為負值,會使物價漲幅趨緩;第二,全球原油供給可能反轉為大於需求,油價不致於大幅上漲。
第三,若疫情舒緩及防疫措施鬆綁,全球塞港、缺櫃及晶片短缺現象,可望於明年逐步改善。第四,疫情趨緩應可帶動勞參率回升,緩解薪資上漲壓力;屆時消費者對商品類與服務類支出比重將逐漸回歸常態。
央行點出上述有助於緩解物價上漲壓力的4大因素,認為明年全球景氣應可持續復甦,只要疫情發展沒有出現重大干擾,經濟與通膨展望,應不致於大幅偏離變種病毒Omicron出現前的預測值。
不過央行提醒,大宗商品價格大幅波動、能源轉型可能推升電價,供應鏈瓶頸未如預期紓解、勞動市場持續緊俏及缺工問題惡化,以及消費需求高漲現象延續,將是通膨的上行風險,發展仍需密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