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俞融/台中報導】彭作奎先生定居於台中,擁有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博士學位,曾任中興大學校長;由於擔任農委會主委期間,為捍衛「新購農地不得興建農舍」的理念而護國辭官。
彭作奎卸任主委至今二十餘年,已是退休享受人生的年紀,但退而不休,最近將畢生的農業經驗整理出來,透過出書的方式分享給各界,其新作《誰偷走了農地?影響每一個人的台灣農業與農地公平正義》,上市二十天便銷售一空而二刷。
彭作奎說,就台灣目前的社會氛圍而言,農地問題一直是高度敏感,且具政治性的複雜議題。農發條例修正二十多年來,造成的沉痾令人擔憂,若此僵局未能解決,台灣下一代的青年農民,可能將因負擔不起地價高昂的農地耕種,而無法提升糧食自給率,更不用說政府要保障國人的安全存糧。
台灣農地嚴重缺乏規範,彭作奎指出,由於農地地主經營工廠、建商蓋房、能源商種電等,農地除了種植農作物以外,還有五花八門的用途,這也讓「農地農用」淪為政府的口號與地主的護身符。
台灣如畫般的農村美景,逐漸變成面目全非的「農地濫用」——彭作奎直言,此亂象的根源,就是民國88年11月29日晚上,在國民黨中央黨部召開的「農業發展條例」修正協調會議。
當時距離總統大選僅剩三個多月,連蕭配選情告急,國民黨為爭搶選票,要求時任農委會主委的彭作奎刪除「新購農地不得興建農舍」的規範。自此,台灣農地門戶大開,開發營利勢力長驅直入,台灣農地最終淪為炒作標的,更背負了「全球最貴農地」的惡名。
彭作奎回憶時說道,此政策是犧牲全台農地作為代價,然而,當時黨政高層,早已下定決心,孤臣無力可回天。痛心之下,當晚便擬好辭呈,並於隔日宣布請辭,以去職來表明捍衛農地、堅持以農為本的決心。
彭作奎表示,農發條例的修正結果已成定局,農地自此能夠自由買賣,因而變得支離破碎。二十多年後,彭作奎提筆寫下當年經歷的過程,以及他畢生保衛農地的政策主張。
這本《誰偷走了農地?影響每一個人的台灣農業與農地公平正義》的內容,每一頁都是歷史證言。彭作奎說,「這樣的黨政協調,不是一個獨立個案,不論哪一個政黨,都可能發生的狀況,做出耗費社會資源的決策。」
彭作奎表示,台灣社會必須記取教訓。「我只是把事情陳述出來,沒有情緒,更沒有政治上的考量。」彭作奎指出,「這個結果是歷史共業,政府必須拿出作為解決、導正。」
彭作奎克盡一己之力為此議題發聲,本書也特意趕在國土計畫法公告之前出版,呼籲各界重視台灣農地危機,並期盼能有機會,改變這片土地的樣貌及未來。